海南陵水试验区:力推境外教育消费回流,教育创新试验区引领未来!
海南落户网
2024-02-22
195
陵水县委书记吴海峰强调了推动“境外教育消费回流”与“教科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为实现这些目标,吴海峰首先提出以“双港战略”为引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他主张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和新基建的落地,加快应用场景闭环的构建,打造一体化的生态服务体系。同时,强调要着力培育人才,搭建科研与合作平台,为数字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双港战略”是陵水县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出的重要策略,其核心在于利用本地区的独特地理优势,即其港口和海洋资源,以推动经济多元化。这一战略主要包含两个方向:一是陆港建设,通过提升物流、仓储和加工等关键功能,实现内陆与沿海经济活动的无缝对接;二是海港发展,通过深度开发海洋资源、建设海洋产业园区、发展海洋旅游等手段,进一步推动沿海经济的蓬勃发展。
针对陵水县的具体情况,实施“双港战略”意味着要充分利用其邻近三亚及其他海南主要城市的地理优势,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这可能包括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港口处理能力、吸引投资以建设新的海洋产业项目,以及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通过这一战略布局,陵水县有望在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繁荣。
提倡以“区县融合、教产融合”为路径,推动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成为陵水发展的核心引擎。他提出要从意识、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给予试验区全力支持,加快实现“境外教育消费回流”的目标。
关注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强调要重点打造新村疍家文化旅游区和活力运动香水湾两大片区,推动旅游业升级。坚持以“链式生长、向海而兴”为策略,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发展。
为了实现“教科产城”的深度融合,吴海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其中包括推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打造海南教育开放发展的新高地。提出通过制度创新,打造“学在海南=留学国外”的品牌效应,吸引国际教育消费回流。强调要畅通人才培训和输送渠道,推动教科产学深度融合,为陵水县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将国际留学生教育事业作为黎安试验区开放办学的重要版块,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增进中外人民之间友谊、帮助发展中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
发挥发达或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相对竞争优势,激发高等院校声誉、品牌和特色对于拉动消费的潜能,更加注重招引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招引国际知名高校开展独立办学。
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条例》,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开放政策和制度,而且明确支持黎安试验区探索基于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多元录取机制,同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该条例还支持中外合作办学的境外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单学位自主招生,并创新“大共享+小学院”的办学模式。此外,条例还鼓励办学机构积极招收留学生,并不设招生比例限制。这些举措在招生模式改革、教学模式创新、高校法人资格以及与国际规则对接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学科建设和引进方面,我们紧密围绕战略和海南的四大主导产业,构建了“1+3+N”的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框架。“1”代表的是基础学科群,涵盖了理科类如数理化、文史哲等以及人文基础学科;“3”则指的是三个应用学科群,具体为文化旅游学科群、信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学科群和生态环境学科群;“N”代表根据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实际需求,逐步发展的其他特色学科,例如数字传媒、数字设计、金融科技等。
以北京邮电大学海南学院为例,他们积极响应海南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开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字媒体技术、智能医学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实现了学科交叉融合。值得一提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均被入选为本科专业建设点,这充分展示了他们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上的实力和成果。
通过吸引境外教育消费回流和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陵水县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讯
- 海南省神经疾病中心正式揭牌,北京天坛医院助力“大病不出岛” 2024-03-14
- 儿童心脏病专家张智伟入驻海南儋州市人民医院,为海南琼西患儿带来福音 2024-03-14
- 全民健身热潮!海南保亭、陵水荣登第二批全国模范榜单 2024-03-14
- 海口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再获殊荣:连续两年荣获通报表扬! 2024-03-14
- 三亚市、海口市入选第三批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2024-03-14
- 2024海口住建局将发放1000万奖补,助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速 2024-03-13
- “粤桂琼”保跨省通办,轻松解决异地烦恼 2024-03-13
- 海口:如何打造国际会奖旅游城市 2024-03-12
- 海南医保新举措,减轻群众医药负担 2024-03-12
- 海南医疗新突破,异地就医无障碍 2024-03-12